为人父母的都心甘情愿将自己的全部奉献给孩子
,每天孜孜不倦的教诲,从早到晚的操持,辛苦的上班挣钱,自己紧衣缩食的过日子,什么都能将就,把最好的吃的、用的,都留给孩子。
相信每个父母从孩子以出生就想好要怎么教育孩子,
对父母而言,所有的一切只为让孩子能够拥有一个繁花似锦的好前程
,对于自己来说,什么累不累、苦不苦的,都不是事儿。
因此,太多的父母在生活中大包大揽了孩子的所有的事情
,孩子出门不用带腿,吃饭不用带手,早晨的牙膏都是挤好的,孩子只需要乖乖听话就好,努力学习就行。
父母就在这样的育儿基调中开始了自己教育经,
一边无微不至的照顾这孩子,一边谆谆教导孩子:“孩子你一定要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啊”、实践才能出真知啊”“你得自己努力啊,要不哪有出路”,本来好好的教育变成了每日的“纸上谈兵”!
案例一:喋喋不休喊口号式的育儿,会让孩子形成了碎片化的思维模式
@烤鱼不加辣
:“我一直特害怕成为我妈那样的中年妇女。强势蛮横,
永远把“别人家的孩子”挂在嘴边
,从小到大除了说我又懒又笨之外,对我就没有其他的评价。
每天都要把教育我的话,像“喊口号”式的叨叨好多遍
:“你要自己多努力”“你不能指望我和你爸”“你得比别人还勤奋,才能有出息”
面对我妈喋喋不休的教导时,沉默是最让我觉得自讨没趣的做法,但是也是最有用的做法
,沉默可以帮我应对一切问题,因为只要我想,我就可以把自己与这个世界彻底隔绝。我看得到我妈的嘴唇快速上下翻动,挑着眉毛瞪着眼睛,鼻孔一张一合,时而愤怒时而兴奋,
即使我周围的声音嘈杂吵闹,可我的灵魂是祥和而抽离的,变成一阵阵微风、变成片片落叶,游荡在贝加尔湖上的上空。
长大后的
我常常被人夸奖随和又温柔,不争不抢很好相处
,但其实只有我自己心里晓得,
这样的我是因为失去了大半的情绪
,没有了棱角和锋芒,也失去了勇敢无畏的热血,我从不曾热切的与谁交流,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我的父母和我的家庭”
父母教育孩子的心是无可厚非的,但是父母每天喋喋不休的去念孩子,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,
父母觉得自己的心血付之东流的同时,其实不知道孩子的身心已经被这些家庭式的“毒鸡汤”所伤害,而且是内伤
。
表面看起来没什么反应的孩子,其实早就将自己的身体和思绪分开处理了,片片飞走,去神游于自己的天地间,
这也就是很多父母即使每天都孜孜不倦的教育孩子,而孩子确是“牵着不走、打着倒退”
案例二:父母的代替式的照顾,孩子被分离的身体和思维,会让人变得拖沓不前
@请叫我.mr宅男:
“从小我妈就啥都不让我操心,我一直都很开心,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孩
,我妈说了,我是干大事的人,这杂七杂八的事,不用我管
,就连我自也觉得我是个人才,现在辗转几个城市,换了好多工作,可就是觉得我静不下来,老觉得有更好的机遇在等着我。
结果现在离开了我妈的照顾,我根本顾不上什么理想不理想,每天浑浑噩噩的,就这样拖沓的着停滞不前,现在很后悔。”
拖延与停滞就是父母“穹顶”般的关爱所产生的附属品,
孩子一旦脱离了父母的照顾与念叨,根本没法去实现所谓的理想与抱负
,因为对于孩子来说,自己得先学会“生活”,诗和远方只能先停下。
再者就是孩子盲目的畅想父母为自己构建的美好未来,却根本没想,自己从来没有躬身实践过任何事情,这样的孩子就活生生的让父母教育引导成了大家口中的“眼高手低”,而不自知。
综上,
父母无私的、孜孜不倦的关心与教导,并没有让孩子的身心和性格朝着我们所期待的方向发展,而是走向另一个分岔路口
,让孩子变成了思维与身体的分离,言行上也不能有很好的规划与安排,
碎片化的性格,是孩子丧失了应该具有理性主动的发展意识
,也将父母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,这就需要父母叫停已经偏离的育儿钟摆,放松你为了孩子崩了太久的心弦。
集齐孩子体内的性格碎片,召唤神龙,需要父母转换自己关注点
给大家讲这样一个小故事:“有一天上旁交给我一项任务,让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,我虽然已经走得非常慢,但蜗牛显然还是很吃力的跟着我,并且我可以看出它已经在尽力往前爬了。
但是我还是忍不住催它,责备它,甚至去使劲的拉扯它,有一瞬间还想踢它。
我气它为什么就不能再爬的快一点点呢?
蜗牛抱歉的看着我,仿佛在说:“我其实已经很努力的追上你的脚步了。”
最终蜗牛耗尽了体力,它流着汗,喘着气,而我看着它独自纳闷,为什么上帝要让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呢?我开始向上旁发问,可是天上一片安静。
既然上帝都不管了,那我也放手吧,就在这时候,我闻到了花香,感受到了微风的轻柔,同时还伴有鸟叫和虫鸣。
我还看到了满天的亮丽的星斗!这些都是我之前不曾体会到的美丽。
生活中,同样的一件事情会因为我们当时心情的不同,而让你做出不同的反应,就像一个幽默的玩笑,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,再怎么幽默,也笑不出来,
要是自己心情很阳光,即使一件让人很郁闷的一件事情,也会发现不同“点”,这就是关注点的不同,所产生的作用也就不同。
整合孩子的“碎片”性格,父母不需要强力502,而是自己偷个懒
1.给心情放个假,别太为孩子操心,给孩子和自己留点的空间
对于整合孩子碎片化的性格,最难得就是迈出第一步,就像我们在完成计划时,第一个任务总是很难,其实除了外在的客观原因外,就是我们自己的主观原因在作祟。
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产生偏激做法、不当言行,多数都是因为父母主观的完美主义在作祟
,父母在看待孩子的时候往往过于追求完美,以至于孩子如果没有做到自己期望中的尽善尽美,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、焦躁,并开始逐渐的将自己的情绪依托在孩子身上,
孩子的言行、作为,就是父母心情的晴雨表。
所以每次忍不住“念叨”“烦躁”的时候,冷静一下放轻松,不要去想孩子需要多久才能完成所谓的任务,也不要要求孩子做到什么程度,
告诉自己和孩子:“尽力就是最好的”
,给孩子自己一个低压得开端,也给自己心情放个假,你会发现孩子会做的更好。
2. 给身体做个“SPA”,别大包大揽,让自己教育孩子的理念都付诸与实践
太多的父母为孩子操持了学习之外的全部事情,大包大揽了一切,只在“嘴上”教育孩子的实践与否,自己辛苦受累不说,孩子被生生的养成了“傀儡”,太
多高分低能的孩子就是因为父母这样的极端行为和育儿理念造成的。
所以,如果作为父母的你,正在教育孩子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”,那就真正的让孩子去做,绝不是简单的洗洗袜子,自己背背书包,孩子能做的事情比你想象的要多,
请将自己的育儿理念真正的落到实践上去,不再纸上谈兵。
3.给孩子犯错的“机会”,让他自己做计划
很多父母就觉得,因为自己为孩子付出的了那么多,孩子就应该听自己的,朝着自己计的“目标”前进,但是孩子也有自己的目标和规划,也许在父母眼中,这些鬼马星空的想法和做法不切实际,但是没有谁是从一出生就什么都会的,每个人都需要机会,尤其是犯错的机会,
对孩子来说,犯错不是坏事,反而能让孩子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,将来才能少走弯路。
所以,亲爱的爸爸妈妈们,
给孩子一个自我成长的机会
,不要怕孩子会犯错,不过多的干涉孩子,
让孩子在感悟中慢慢形成自己的人生规划。
简单的几句话与大家共勉:
孜孜不倦的教导不如孩子自己的熟能生巧
晨炊星饭的操劳不如孩子自己的躬行实践
呕心沥血的安排不如孩子自己的大显身手”
了解更多母婴育儿知识,欢迎关注我们,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,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!